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TAGS
咸宁名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专题 > 生活常识

处暑养生 滋阴润燥 清解余暑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9-02

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虽意味“出暑”,但并不意味着天气会立刻变得凉爽宜人。正如农谚所云:“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是夏秋之交的重要转折点,养生宜顺应“养收”之道。通过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清补、适度运动及适当按摩,可有效清解余暑、健脾祛湿、滋阴润燥,增强体质,平稳过渡到凉爽的秋季,并为冬季的“收藏”打下坚实基础。

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秋气始降易使人产生悲忧、惆怅之感。中医认为“秋应于肺,在志为忧”,过度悲忧易伤肺气,宜遵循《黄帝内经》“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之训,收敛神气,安宁志意。

首先宜保持内心平静,遇事从容,减少争强好胜之心,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其次多参与轻松愉快的活动,如赏秋景、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绘画等,陶冶情操以培养乐观豁达心态;此外保证充足睡眠是收敛神气、安定心志的重要保障。

起居调养

处暑后宜“早卧早起“,“早卧”为顺应阳气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宣发舒畅的同时避免收敛太过。

此时昼夜温差增大,早晚偏凉,午间可能仍热,应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尤其注意腹部、颈背、足部保暖),但亦不必过早过度添衣,适当“秋冻”有助于增强耐寒能力。秋燥渐起,室内可适当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清水、绿植来增加湿度。

饮食调养

处暑饮食应以清解余暑,滋阴润燥为主,为秋冬进补打基础。

一方面暑热余威尚存,且长夏湿气困脾,宜食清淡、易消化、利湿之品,避免过食油腻、煎炸及生冷食物,以免助湿生热或损伤脾胃。薏米、赤小豆、茯苓、冬瓜、丝瓜、莲藕、山药、莲子、芡实、鸭肉、鲫鱼等有助于清解余暑,健脾祛湿。

另一方面燥气渐盛,易伤肺津, 宜增酸甘、少辛辣,避免过度食用姜、蒜、葱、辣椒等辛温发散之品,以防加重秋燥。梨、葡萄、石榴、苹果、银耳、百合、蜂蜜、芝麻、杏仁、玉竹、沙参、麦冬等有助于滋阴润燥,养肺生津。

运动调养

运动调养宜舒缓平和,微汗为度。顺应“秋收”之势,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适中的项目,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瑜伽等,选择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周身微热、微微汗出为佳,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和阳气。运动后及时补充温开水或淡盐水,切忌立即饮用大量冰水或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按摩养生

处暑气候余热未尽,秋气凉降不足,易出现秋燥咳嗽或便秘。按摩手阳明大肠经、足三里、摩腹等,可增强运化传导功能,预防便秘,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经疏通亦可改善肺主呼吸的功能,预防和缓解秋燥咳嗽问题。

按揉手阳明大肠经——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之处,从食指指端的商阳穴向上臂的巨骨穴逆经按摩。在逆经按摩时可重点按揉合谷、手三里、曲池等重点穴位。取疏通大肠经气作用,预防便秘及肺部疾病。

按揉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两侧足三里穴各3至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度。强壮保健要穴,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增强免疫力,有效缓解“秋乏”。

轻叩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双手握空拳,轻轻交替叩击背部两侧肺俞穴区域1至2分钟。调补肺气,增强卫外功能,预防呼吸道疾病。

摩腹——仰卧或坐位,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沿顺时针方向环形摩腹5至10分钟。促进胃肠蠕动,健脾和胃,助消化,通腑气。

中医养生,贵在顺应天时,调和阴阳,处暑时节尤当如此。

链接

处暑食疗方

处暑饮食宜清余暑,缓秋燥,以下几款食疗方正合时令:

荷叶薏米粥:清暑利湿,健脾升清。适合处暑余暑未消、湿气困脾、头身困重者。

鲜荷叶1张(或干荷叶15g),薏米50g,粳米100g,冰糖适量。荷叶洗净煎汤取汁(鲜荷叶可切碎同煮),去渣。将薏米、粳米加入荷叶汁中煮粥,熟时加冰糖调味即可。

百合银耳羹:滋阴润肺,清心安神。适合秋燥初起,口干咽燥,心烦失眠者。

干银耳15g,鲜百合50g(或干百合20g),冰糖适量。

银耳泡发撕小朵,与百合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小时左右至银耳软糯粘稠,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玉竹沙参老鸭汤:滋阴润燥,养胃生津,清补益气。适合处暑后阴虚燥热、口干舌燥、虚劳乏力者。

老鸭半只(约500g),玉竹20g,北沙参15g,枸杞10g,生姜3片,盐适量。老鸭洗净斩块焯水。玉竹、沙参洗净。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5-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茯苓山药排骨汤:健脾益气,祛湿安神。适合处暑时节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倦怠乏力、睡眠欠佳者。

猪排骨300g,鲜山药200g,茯苓20g,莲子20g(去芯),生姜3片,盐适量。排骨焯水。山药去皮切块。茯苓、莲子洗净。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至1.5小时,加盐调味。

雪梨甘蔗饮:清热生津,润肺止咳。 适合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者。

雪梨1个,甘蔗2-3节。雪梨洗净去皮核切块,甘蔗去皮切小段。两者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取汁饮用(果肉也可食用)。

记者 李嘉

本文链接:./t20250902_4055677.shtml
相关阅读
·小满养生正当时 健脾安神调身心
·省酸增甘 以养脾气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雨水
·如何护理头发?
·当季食补注意啥 宜吃辛甘少吃酸
·冬至到,积蓄能量巧过冬
·如何适度运动养生?
·立冬之后如何养生?
·四时养生话“春捂”
医疗动态 更多>>
·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 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
·咸宁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成功救治一名间质瘤
·咸宁市妇幼保健院 新院区安全监测全达标
·咸宁市中心医院建百米风雨连廊 持续改善患
·末梢水监测系统上线显成效 嘉鱼“智慧疾控
·“佑”含守护之意 “康”寄健康之愿 咸宁
·咸宁市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班举行 共筑生命
·咸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获省级科普大赛奖项
  • 名医推荐
    咸宁日报简介香城都市报简介咸宁新闻网简介咸宁政务网简介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统一上网工程法律顾问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咸宁日报社 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税务登记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授权声明 -- 银行账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鄂备2013001号
    2005-2006 xnnews.com.cn 鄂ICP备06018974号 网站邮箱:xnnews@163.com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咸宁新闻网举报电话:0715-8128121 网站技术服务QQ:4921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