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记者从通城县卫生健康局了解到,上半年,该县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为目标,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突出医养融合,发展中医药产业,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坚持健康为本 攻坚克难稳大局
该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323”的重大决策部署,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使人群发病率、致死率稳定下降。
突出“防”字。今年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开展咨询义诊活动25场(次),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及干预达到全覆盖,婚前医学检查应检尽检。
突出“筛”字。开展妇女“两癌”筛查1841人,筛查出宫颈癌4人、乳腺癌1人;心脑血管病筛查26995人,筛查出心脑血管疾病2690人,呼吸性系统筛查2388人,筛查出慢阻肺386人。
突出“管”字。精神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1.1%、82.55%、80.82%。
突出“治”字。以县医院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为基础枢纽,逐步建立乡镇卫生院救治单元,为县域内胸痛、卒中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及方案。
同时,聚焦健康帮扶,在落实政策中固成果。保持过渡期健康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脱贫人口健康危险因素防控长效机制,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存量,遏制了“因病返贫”增量。
加强大病救治,今年来,全县共救治30种大病患者1605人,做到了“应治尽治”;县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5家,全部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加强签约服务,常住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79513人次,做到了“应签尽签”。加强防返贫监测,对所有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开展了健康和医疗综合保障情况的调查核实、精准识别,累计调查核实大病患者信息1605人。
坚持发展为要 全力以赴提质效
该县紧紧围绕省卫健委“将通城卫健事业打造成‘咸宁标杆、湖北样板’”的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卫健强基工程。2020年以来,申报立项建设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8.3亿元,已完成投资4.4亿元;目前,累计完成建设项目5个,在建项目4个,前期筹备项目4个。
去年以来,省卫健委举全委之力帮扶通城卫健事业发展。县人民医院已晋升为三级医院;2021年优先安排通城卫生健康转移支付资金4700万元,今年来已安排3879万元;12家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内9家医疗卫生单位签约,已下派38名专家坐诊带教帮扶、选派6名医师到省级医院进修;捐赠负压救护车3辆、救护车1辆、疫苗配送车1辆。
突出改革牵引,健康服务质量更优。致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程,健全完善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制发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落实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精神病医院3家县直公立医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继续实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平均住院日、药占比下降,药价下调部分全部让利病人。城乡居民县域内住院量占比保持在90%以上。
致力疾控体系改革,明确了县卫健局1名党委委员兼任县疾控中心主任,确定在县卫健局设立了公共卫生总师职数1名;已协调县人社部门拟在县疾控中心设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特设岗位,并核定了县疾控中心编制73名。
突出医养融合,产业发展劲头更足。主动抢抓大健康产业机遇,围绕“医、药、养、健、游、护”等六个方面,助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健康养老方面,构建“养老院+”医养结合模式,积极应对“银发”浪潮。签约居家养老上门医疗服务对象增至150人,全县养老机构达到12家,乡镇卫生院与辖区福利院医疗融合覆盖率达100%。
健康旅游方面,全县建成A级旅游景区9家,获评“湖北旅游名镇”1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2021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4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5亿元。“一万间客房、一千桌农家饭、一百道特色菜”工程直接带动农户创业增收超7亿元。
健康护理方面,配齐智慧养老与服务专业师资力量,在县职教中心开设护理学科,招生培养51人。
医疗服务方面,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启动实施卫健强基工程,着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档升级。
坚持国粹为重 承古纳今促振兴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该县投资3188万元新建了中医院住院楼,投资9500万元改建了中医院门诊楼;并将周边有关机构办公楼等资产无偿划拨给县中医医院作为行政办公楼。
目前,全县共建设国医堂12个、名医传承工作室2个,国医馆1个。隽水、五里等卫生院国医堂已形成了区域特色;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县中医院建设针灸科、疼痛科等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将中医特色医疗、保健和养生养老深度对接,中医药服务业务基本在全县达到全覆盖。
中医药诊疗特色得到传承。县中医医院开展制剂研发,成功申报16个中药制剂品规,有5个品种收录于《湖北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李长春、吴宇入选湖北省首批百名中青年中医专家。
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县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逐级签订了对口指导协议,组织开展下乡巡诊,对协议单位医生进行中医药方面临床指导,促进了县级中医优质资源向乡镇卫生院下沉、中医适宜技术在村级的应用推广,全县166个村卫生室均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产业+”战略稳步实施。将中医药与旅游、养老和帮扶有机融合,同步实现中医药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群众收入增加等多重效益。
以中医药特色小镇为统领,将中医药元素融入新农村建设、各个景区景点,推广药膳、药浴、药养,助力健康养生乡村旅游。
同时,将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福人药业、庞大药业、瑶乡御草药业、丽明农业公司药材基地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带动近万名脱贫户增收致富。目前,中医药产业成为县域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世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