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民,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助理兼消杀科科长,中共党员。在防治“非典”、“禽流感”、“汶川地震”以及“洪涝灾害”期间,都留下他的身影和足迹,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公共卫生事业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咸宁市公共卫生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一、防非抗震、防病救灾,他始终战斗在疾控第一线
2003年,整个中国被一种恐惧吞噬着。“非典”,这种病来势凶猛,当时还无法弄清传染源,传染快、病死率高,短时间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随着疫情肆虐,返乡务工人员增加,原本平静的咸宁也面临着疫情暴发的危险。5月17日,嘉鱼县潘湾镇潘湾村出现了1例“非典”疑似病例,作为一名流行病学专业人员,李华民视疫情为命令,完全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在指导“非典”预防和人员排查工作的同时,深入嘉鱼县人民医院病房与患者零距离接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李华民在隔离区连续长时间工作15天,领导和同志们劝他休息,他总是说“非典没有消除,我就不能休息”,始终坚持战斗在非典防治的紧要关口和最危险地方,赢得了全体人员深深敬意。
2008年5月12日,注定要成为悲情伤痛的一天而被历史铭记。 李华民得知有赴四川抗震救灾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坚决要求参加。在临赴四川的那一天,只有一岁的女儿高烧39.5度,哭着喊着要爸爸,怎么办?因为他心里知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危急时刻,他唯一的选择就是飞赴灾区。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他白天背着30公斤重喷雾器到安置点消毒,晚上整理各种文字资料。困了,悄悄走出来,在外面转转,洗把脸,让风吹一吹,提提神;饿了,以方便面充饥。在崇州市工作的15个日日夜夜里,他共写材料22篇,拍下现场工作图片500余张。由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被省卫生厅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10年7月7日晚上,南川水库倒堤,咸宁市城区大面积被淹,群众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他亲自到救灾防病第一线开展健康教育与消杀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工作。洪水涨到哪里,防疫人员就到哪里,洪水退到哪里,消毒杀虫措施就跟到哪里,正是他和同志们不惜身体、不分昼夜、心系群众的忠实守护,没有发生一起传染病疫情暴发和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有效保护了群众健康。保证了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目标。
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一直在默默奉献着
2005年至2012年在办公室工作期间,工作人员连官带兵仅2人,同时又负责着单位综合治理,总务后勤等多项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他没有一句怨言,从没讲过任何条件和报酬;面对工作他没有懈怠、苦恼、烦躁。2010年,中心要迎接省卫生厅布置的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实验室等级评审、创建省级文明疾控中心、强基工程等四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又不够的情况下,李华民同志白天忙于办公室日常工作,利用双休和晚上时间,连续奋240多个日夜后,4项大型检查顺利通过,用他自己说的一句话:“那段时间不知怎么挺过来的”。
房改政策接近尾声,由于种种原因,中心70户职工房改房迟迟没有办理房产证与土地证,新老职工对此意见非常大。就在这时,李华民同志主动提出来负责此项工作,有几位老同志提醒他别搅这混水,吃亏不讨好,很难收场。李华民想尽办法,为房产证与土地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把最新房产与土地政策逐一为居民细致耐心的作解释。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往返房产局、国土局、行政服务中心100多趟,期间受过的苦、听过的话、经历的事只有他自己知道。房产局门卫开玩笑的说,“还以为你是我们单位新来的职工”。
三、刻苦钻研、敢于挑战,他为创卫立下汗马功劳
2013年是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关键年,除“四害”工作又是国家卫生城市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关键时刻,中心安排他到消杀科负责,从行政科室到业务科室,一般人很难接受。对于他,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岗位,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他,又开始努力学习消杀知识。那么多新的知识需要学习,那么多新的任务等待着完成。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不过短短几个月,李华民就已经初有成效。制订了消杀灭工作程序、管理制度以及《咸宁市病媒生物防制长效治理方案》,成立了咸宁市病媒生物实验室,使消杀工作细化深入到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另领导头痛的科室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创卫日子里,冒着酷暑,奔波于各社区街道,他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带领科室同志开展除“四害”工作。为了创卫工作,他白加黑,五加二,没有休息过一天,市政府广场、淦河二岸、城区公共绿化带以及背街小巷,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付出总有回报,创卫除“四害”工作,得到了市创卫办和省创卫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李华民同志的事迹不算轰轰烈烈,他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心系人民的健康,谱写着人生平凡而又壮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