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细清,女,1971年生,1991年至今担任山口村卫生员,22年来,立足农村,在平凡的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和日臻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无怨无悔,二十多年来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县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如下:
一、无怨无悔,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1年,正值青春年少的她,毅然走上了山口村卫生工作,虽然辛苦、待遇低,但她却热爱这份工作。她总是想,要想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既要有高尚的医德,又要有高超的医术。于是,她始终坚持一边工作,一边钻研业务,不管费用多大,从不放弃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为此,她近三十岁才成家。对于九十年代的农村来说,经济还较为落后,卫生室房屋简陋,设备破旧老化,老百姓就医还十分困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那时起,她就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加以改善。如今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自筹资金二十余万元,建起了一栋二层楼房的卫生室,比原来宽敞、规范、舒适多了,给患者如家的感觉。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谁也舍不得这样花费的。
二、不顾个人安危,完成防疫情任务
2003年“非典”无情地肆虐祖国大地,外出务工人员如潮水般返回,大家谈“非典”色变,都不敢接近返乡人员,朱细清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每日要给数十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尽管大家不大欢迎,但她总是耐心热情地解释、宣传,及时按要求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一如既往地坚持到消灭“非典”疫情为止。由于朱细清认真负责,受到群众、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的高度赞扬。
三、情系乡村,关心群众病苦
她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二十多年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记得在1997年腊月的一个夜晚,大雪纷纷扬扬下了几天,地面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车辆无法行驶,劳累了一天的朱细清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界水岭村)的一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的母亲发高烧说胡话,由于雪大、天冷无法用车送去医院。朱细清听后急忙起床,拿起电筒,背起药箱,踏着大雪,冒着严寒,不顾疲倦,步行六里多山路,赶到病人家里,对其进行了救治,使其缓解了病情。像这样半夜、凌晨出诊的事,对朱细清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但她从未抱怨过,也从未收取过群众一分钱的出诊费。
爱心是她行医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她先后为孤寡老人,特困户减免医药费三千余元,对于暂时拿不出钱的病人,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热情给他们治病,在当地口碑极好。
四、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而待遇却降低,但她没有丝毫怨言,仍然积极正确地宣传医改政策。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每年挨家挨户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村民健康档案。
她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她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她的足迹印满青山,踏遍田野,化作一串串音符,奏响一曲曲强劲的生命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