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城县城往东北方向前行,45公里外便是通四公路尽头,这里,也是大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所在地——大溪库区。库区里有个纸棚村,400多户村民散居在水库周围。身在青山绿水之间,本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然而,山好水好也不能保证人不生病。由于出行只能靠船,就医不便,若是有个头疼脑热,就成了一件棘手的事。可是,村民们却不怕,因为他们有一位好医生,每天都会坐着小船在水库里来回问诊,他就是乡村医生邬号平。
一、弱冠之年回乡学医,选定终身职业。
邬号平,1958年6月出生在纸棚村,1977年高中毕业之后,他回家乡跟老医生学医,没想到这一学,就学出了兴趣。那时,他经常会在煤油灯下看医书直到半夜,第二天又早早起床,跟老医生一起摇着小木船到处为村民看病。由于勤奋好学,村里特意送他到卫校参加培训,从第二年开始,他就已经可以独自出诊。几年之后,村里的老医生年老病终,在村民们的期许下,他正式接过赤脚医生的重任。每每回忆起那段学医的时光,他都会说:“当时只觉得这配药打针蛮好玩的,可这一学,竟把这医生学成了终身职业,一直干到现在。”
二、不惑之年放弃从政,坚定从医信念。
2000年2月,邬号平快满42岁了,这时的他,已在乡里享有美誉。近30年的从医历程,他付出了无数辛劳,不仅医术高涨,还获得了全村人的真心爱戴。就在当时,他被评为了乡里的“劳动模范”。也是在那一年,纸棚村所属的大溪乡并入了现在的四庄乡,大溪库区合并为纸棚村,要选出新一届村委。当时,原大溪乡党委书记和村里有声望的老人都推举他参选村支书,并再三劝他说,凭他的声望一定能选上。但他最终还是婉言拒绝了大家的好意,继续他的医生事业。事后,他说:“那时我也想了很多,一直在从政和从医之间犹豫,到后来终于想通了,村里能当村支书的人很多,可医生难找啊,所以我就坚定了从医的信念,为村里人服务,你看现在,纸棚不是发展得挺好嘛,证明我的选择很对。”
三、知命之年不改本色,保定人生追求。
如今,年过半百的邬号平已有儿孙孝顺,老伴也跟着儿子住在县城里,本该安享天伦的他却坚守着村卫生室。他说,能让乡亲们的病痛得到治疗,就是他不变的追求,他要把这班岗站到最后。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0年4月,一个大雨之夜,正准备休息的邬号平接到电话,说76岁的村民沈玉清因小便不通肚子疼痛难忍。听完,他马上背起药箱穿上雨衣出了门。他很清楚,沈玉清患慢性前列腺增生症已经一年多了,由此导致小便不通,会痛得人无法忍受。由于沈玉清家距离村卫生室近10公里,中间又隔着一道坝,邬号平不得不在中途换条船,以致耽搁了些时间。等他到沈玉清家时,眼看着沈玉清疼得大汗不止,他赶紧进行诊断并治疗,还安慰沈玉清不用担心。插上导尿管后,沈玉清的症状很快得到好转。治疗完毕,沈玉清感激地跪下,要叩头感谢他,说:“要不是你,我今天就要活活疼死了,我老了没办法报答你了,我会要我的儿子、孙子报答你!”他扶起沈玉清,告诉他注意身体便消失在夜雨中。
在库区里,出诊是一件辛苦事,特别是在晚上,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
2012年12月,一天夜里10点左右,已经入睡的邬号平接到电话,70岁的村民曾梅香突发心脏病。放下电话,他就即起身出门。由于水库没有航标,晚上无法分清方向,只能靠手电筒判断前方情况,所以他的船速不能太快。但当行至一个转弯处时,对面过来一条船由于减速不及时,生生地撞到了他的船上,他一个不稳便落入水中。待他挣扎着爬上船,发现药箱没事,就顾不得别人道歉,继续赶往曾梅香家。当他到时,发现曾梅香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当即施治,使其转危为安。曾梅香看到邬号平全身湿透了,得知是为了赶来救她而落了水,不禁流下眼泪,连说谢谢。邬号平赶紧说没事,劝其不要激动,并留下些药品,就匆匆回家了。到家一番清洗之后,已近凌晨两点。
30多年来,邬号平就是这样真情地付出,将乡亲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不忘自己的职业精神和人生追求。也正是这样的付出,换来了纸棚村村民的健康和安乐。同时,也为他带来了众多荣誉:2008年至2013年连续5年被乡卫生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乡村医生”;2010年至2011年连续两年被乡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又被县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面对这些,他说,乡亲们的身体健康,才是给予他的最高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