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学界对于脑动脉瘤的认识及评估已相对完善,这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我国成人患病率为4%-7%,每年因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颅脑出血几率为1.7%。通过数据差值可推断,大部分患者携带的脑动脉瘤尚未破裂,换句话说,脑动脉瘤是人体中的“不定时炸弹”,何时破裂并不可知。
虽然脑动脉瘤的名字中有“瘤”,但它本质上并非肿瘤,也不是一些人担心的脑癌,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管壁存在缺陷。在长期血液流动、血压冲击的作用下,人体的脉管系统在不分日夜地扩张和收缩,某一个薄弱处的动脉壁在这种反复机械运动下逐渐形成酷似“肉瘤样”的血管扩张凸起结构,因而得名“动脉瘤”。
这种疾病的病因除了上述自发性形成之外,还可在感染因素下形成。感染性颅内动脉瘤/霉菌性动脉瘤,是一种由全身感染引发的疾病:一类是血管内感染源,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血症等,由于病原体作用动脉发炎导致颅内血管壁完整性削弱变薄,致使瘤体形成并最终破裂;另一类是血管外感染源,如脑脓肿、脑膜炎、鼻窦炎等,由于血管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直接侵犯血管壁导致动脉瘤形成。最常见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色链球菌,这两种感染性微生物所致动脉瘤占所有霉菌性动脉瘤的57%-91%。
此外,剧烈动作、揉搓按摩及暴力外伤等也可能诱发血管壁内膜损伤,血液在人体循环血压的推动下经破裂伤口钻入血管内膜和管壁之间积聚形成血肿,甚至血液在血压作用下推挤向内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向外形成血管壁的凸起,这种称为夹层动脉瘤。先天性血管纤维发育不良、脑血管烟雾病等因素也会诱发脑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