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散黄之后能否吃,需要认真判别导致鸡蛋散黄的原因。据专家分析,日常生活中鸡蛋散黄有3种常见的原因:
第一种原因属于机械性散黄,即鸡蛋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剧烈震荡摇晃,蛋黄膜破裂导致散黄。
第二种原因是鸡蛋存放的时间比较久了,蛋黄也会“散”。鸡蛋在存放过程中,蛋黄中的盐类会不断向蛋白中渗透,而蛋白中的水分则会不断向蛋黄中渗透,久而久之,蛋黄越来越“稀”,最后达到一定程度就散黄了。
第三种原因则是腐败菌入侵导致。一些腐败菌从鸡蛋外壳气孔或者鸡蛋表面的极微小的裂缝处侵入蛋体内或侵入鸡蛋蛋清里时,就会分解蛋清中的营养物质,导致蛋清中水分和盐浓度发生变化,蛋清与蛋黄间的渗透压也随之发生变化,当渗透压到达一定极限时,就会破坏鸡蛋的蛋黄膜,从而导致蛋黄扩散到蛋清中。
如果是前两种原因导致的鸡蛋散黄,加热后还是可以吃的,但是需要注意把蛋清蛋黄都加热到完全凝固的状态,或者做成炒蛋、蛋花汤等煮得较熟的菜。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则不能再吃了。